消费品盯上孩子的荷包,委员建言

极目新闻记者陈倩

没有多少营养的网红食品,非理性的“盲盒”营销,都开始瞄向孩子的荷包。针对未成年人的无底线营销,正成为近年来未成年人保护的突出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全国政协委员建言,管控好针对未成年人的营销,给他们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委员建言:禁止营销引导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

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的营销活动很常见,除了校外培训机构的各种广告,还有的涉及近视、牙齿矫正、医美整形、学习用品类“盲盒”等方面。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钟茂初教授认为,应禁止以任何营销、宣传方式诱导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成员进行非理性消费。

钟茂初指出,部分不良商家利用未成年人心智尚不健全、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心理,以及他们对商品及服务的营销内容缺乏鉴别力且易受误导的弱点,进行违法营销。

他建议,修订《广告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条款,修订工商行政管理等相关法规,任何营销者不得以未成年人为营销诱导的目标消费对象,销售未成年人的必要日用品或服务,其广告只得标识“符合国家XX质量标准”,不得添加其他任何宣传语,不得作任何渲染宣传以诱导消费者非必要的需求。除必要的日用品或服务之外,禁止直接向未满12周岁未成年人销售任何产品和服务,直接向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销售产品和服务应受一定限制。如违背了必要原则,其交易活动视为无效,商家得以无条件退款并承担关联责任。

住鄂全国政协委员:应从家庭和学校入手管控

住鄂全国政协委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马骏表示,管控好针对未成年人的无底线营销,应该从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入手。

马骏说,作为孩子平时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正面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对未成年人来说,像网络游戏、饭圈文化、时尚生活带来的体育器材及其他一些高消费产品等都是比较大的诱惑。未成年人的辨识能力有限,比较容易受到营销的影响,因此学校特别是老师应该起到帮助孩子们正确认识的作用。特别是一些诸如音乐、社会教育等课程时,在选择教具,或者需要购买相关产品时,应对孩子进行正面引导,教育他们合理消费,避免成为营销诱导的对象。

马骏还表示,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shangxuan.com/xszy/xszy/154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