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校市场营销课程体制革新

  一、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比各主要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资料,发现现有的课程体系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课程体系设置在时间安排上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不能实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综观我国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发现存在着相互照搬、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的问题。在时间安排上主要表现在一年级时期主要学习公共课和少量的专业基础课,二年级时期主要学习专业课,三年级时期则是以实习和实践锻炼,找工作为主。这样的时间安排看似比较切合实际,但非常不利于达到和实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因为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可能在学习了某部分理论知识之后,立即就需要到营销企业进行实践操作和锻炼。相比较而言,现在的课程体系设置显得比较死板,等到第三学年再集中去实践,学生的理论知识都已经忘得所剩无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实践锻炼的结果就会大打折扣,也严重影响到三年的整个教学效果。

  2.实践课程设置大多流于形式,缺乏教学效果,不能满足学生技能素质提高的要求据交流学习和走访调研发现,目前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课程占比为30%左右,最高为40%。这一结果和以前的课程体系设置相比,已有很大的进步。也反映了各院校结合社会、结合市场、结合用人单位需求办学的决心。但当课程体系设置好之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虽然多次要强调重视实践课程的教学,但由于师资力量不够雄厚,没有真正从营销企业中来的老师;实践教学设施与场地不能完全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订单培养和校企合作没有深入推进等原因,导致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低下,学生往往是满怀希望却扫兴而归。

  3.专业课程开设滞后,形成“头轻脚重”的教学安排,不能平衡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由于高职教育的学制只有3年,比本科教育的学制少1年,这就对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更加充分合理有效利用3年的人才培养期限,最大限度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挖掘学生的潜能。但从现行的我国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来看,共同的问题是一年级时期专业课开设太少。由于同学们对公共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想学习更多专业课程,在此时期学校又没有充分开设,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自制力较差,导致很多学生感到无所事事,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些同学甚至为打磨时间迷恋上了网络和游戏而不能自拔,等到升入二年级时,随着大量的专业课程的开设,这些学生普遍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出现放弃或放手的打算。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到这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乃至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人生轨迹。

  4.部分专业课程内容交叉重复过多,浪费教学时间,不能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学习内容从现有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来看,至少在“市场调查”、“统计基础与分析”、“市场营销”、“产品市场开发”、“商务谈判”、“商务礼仪”等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交叉重复的现象,甚至有些还相当严重。导致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时缺乏新鲜感,甚至有些学生会认为是“旧事重提”,因此出现故意请假或旷课的行为,这对于整个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学风和教学效果都是非常不利的。一方面教师的大量重复劳动严重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又没有积极性投入到学习中,最终导致教师的教学缺乏激情,学生的学习缺乏动力。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学到丰富多样的营销知识,更谈不上营销技能的提高,最终损害的是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的声誉。

  二、完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状况,结合市场调研,特提出对策建议,供我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在制订课程体系时参考。

  1.根据教学实际,灵活适时安排实践课教学与理论课教学的无缝对接为此,要逐步打破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的严格界限,不能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在一门课程理论课结束之时,甚至放在学生三年级集中实习之时。而应根据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可在学生学完一个理论知识单元之时,就付诸于学生以实践锻炼,最大限度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建议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交替进行,形成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到理论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教学模式和套路。一方面可增强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根据教学需要,邀请知名营销企业工作人员为学生授课为此,学校要打破固步自封的办学模式,必要时可根据学生和实际教学的需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学方针。对于实践性很强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如“连锁经营”、“推销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专业技能的角度考虑,应邀请知名营销企业工作人员进校为学生授课,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怎样才能做一名成功的营销人,突破校内专业老师在讲授这些课程时“纸上谈兵”的行为。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拉近学生与企业营销人员的距离,缩短学生在毕业之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同时还能使校内专业教师从校外营销人员的课堂上学习到很多实践知识,增强本专业师资队伍的实力,可以说对学校、对学生以及对专业老师都是非常有益的。

  3.围绕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建立阶梯递进式的理论教学体系专业核心能力是在本专业学生的能力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能力,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包括培养学生的市场调研、环境分析、目标市场细分的能力;培养学生营销策划的能力;培养学生广告宣传的能力;培养学生处理客户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人员促销的能力;培养学生柜台服务与销售能力;培养学生营销绩效评估的能力等。而这些核心能力的培养是通过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职业提升课的逐步积累形成的。在主要理论课的设置上也要遵循此原则。具体来说,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职业提升课的设置及递进关系如图1所示。

  4.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巩固育人主体,提高教学效果企业、学生和教师自身是高职教育育人的“三主体”。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各用人单位对营销人才需求的能力的日益提高,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作为与市场经济联系甚为密切的市场营销专业来说,在课程体系设置中不断凸显企业和学生的作用,企业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我、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对知识的困惑,但是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整个高职教育过程中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对于课程体系改革和课改后教学的要求,高职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同时要更注重对自身实践能力的塑造和提高。通过自身的实践体验参与课改,才能真正教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真正实现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另外,高职院校还应制订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深入企业、深入市场一线,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高素质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趋势、职业技能岗位的实际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灵活适时地进行调整和变化,以最大限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生的需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营销人才方面的主体作用,最终实现学生、学校、社会、用人单位四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shangxuan.com/xszy/xszy/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