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内要优化上万个专业,学历倒挂,释放什

白癜风专家祛白季 http://pf.39.net/xwdt/221003/11972518.html

大家好,我是蓝白。

看到两个新闻,都跟大学生有关。

1,最近,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

其中提了一条:

到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

20%是什么概念呢?

教育部的数据,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总数为6.6万个。

近十年来,全国新增1.7万个、撤销和停招了近1万个专业点,每年调整幅度将近5%,力度之大,已经是前所未有。

这么来算,3年之内,要调整超过个专业。

优化的速度,远超过去10年。

2,根据北京市教委发布的统计,预计全日制毕业生数量约29.6万人。

其中研究生16万余人,多出本科生3万人。

事实上,从年开始,研究生预计毕业人数,连续三年高于本科预计毕业人数,差距已经从人扩大到人。

不止是北京,早在年,上海就有将近1/3的大学,研究生毕业人数超过本科生。

这还是在研究生越来越低的录取率下实现的。

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万人。最近两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每年万人左右,全国录取率不超过20%。

超过万考研学子,注定落榜。

虽然一直在扩招,架不住本科生报名的太多了。

你研究,我也研究,都研究相当于都没研究,天南海北,学子们殊途同归。

先把长衫穿起来再说,以后要不要脱掉,是以后的事。

先说专业调整。

举个例子,过去5年,有83所大学都取消了一个专业,名字听起来很唬人:

公共事业管理。

《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只有53%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后从事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就这一半的比例,还来自3个很多人听了就觉得谁都能做的工作:

文员、秘书和助理。

有高校老师说,“这个专业大而全,空泛,主干课程核心竞争力不强,最后培养出来的学生,既没有特别的专业技能,也缺乏明确的就业方向,连去哪个单位实习专业对口这样的问题都很难回答”。

不过有的学校喜欢抖机灵,用原班人马换了个名字,从“公共事业管理”变成“行政管理”。

家长们听起来,觉得更具体、更高端,实际上还是换汤不换药,也免不了取消的命运。

类似的,还有工商管理,信息管理,文化产业管理。。。

出来之后,可能在滨湖CBD做电话销售,也可能穿梭在高档小区配送美食,唯独不可能去做管理。

除了管理类专业,近五年还取消了个工学专业,个理学专业,个艺术学专业,个文学专业。

比如服装与服饰设计、产品设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与计算科学、教育技术学、工业设计。

反过来,大家经常调侃的“生化环材”,还有土木工程这些专业,被撤销的频次并不高。

现在取消的有多快,以前扩张的时候就有多猛。

那一年,就有61所高校在一年内申报增设7个以上新专业。

有个学校叫黑龙江科技大学,一年时间就申报新设立56个本科专业。

《瞭望》杂志有个报道,不仅、“文理兼备、涵盖11大学科门类”,一般的本科和专科院校,包括理工、农林、财经、语言、航空、城建等专业性院校也追求学科“大而全”。

经济学、国际贸易、工商管理、法学这些文科专业,几乎在各等级、各类型院校中都有开设。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一是文科省钱。

像经管法这一类专业,不用投资太多,对师资的质量要求也低,不用买设备,建实验室,省心又省事,还能多招生。

二是政绩面子上好看。

有教授说,“学校搞大了,感觉脸上有光,就像以前‘学院’改成‘大学’一样。现在系改成院,专业改成系,系主任、院长一大堆,显得高大上。”

我记得前年央行发了一篇工作论文,题目叫《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很不留情面的把矛头指向了文科生。

“要更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

几个文科出身的央行背景作者,反过来暴击文科对经济发展没有用处,有点讽刺。

但这口锅不能一股脑往文科头上按。

上面提到,近5年取消专业最多的并不是文科,而是工学。

这可能跟“工科理科化”有关。

所谓“工科理科化”,是指工科的评价体系及运行方式向理科靠拢,甚至完全向理科看齐。

其典型特征,是用理论科学的方法解决工程问题,重视论文发表,忽视实践创新。

前段时间,曹德旺联合25名科学家企业家写了一篇文章提到:

“教师宁愿或不得已在黑板上教修机器、教盖房子,也不愿或无法下车间、下工地去解决工程中的真问题;学生解决了生产线上的关键工艺问题,却经常因为没有发表顶刊论文,而不得不面对毕业评优时的窘境”。

我国工程教育规模如今已稳居世界第一,普通高校工科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都远远多于世界其他国家。

但是,年我国制造业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比只有3.55%,远低于德国23.2%、欧盟14.2%的水平。

如果年我国工程师占劳动力比重达到发达国家目前平均水平,工程师需求规模就会达到万人。

学了工科,不会工科,最终逃离工科。

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所以,理工科把文科踩在脚下群嘲的同时,自己也变得气息陈腐,越来越文绉绉了。

3年20%的专业调整,既有取消,也有新增。

这次的方案里有两句话:

1,基础学科特别是理科和基础医科本科,专业点占比进一步提高。

2,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科取得突破,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

一个是更顺应时代变化的理工科,一个是医科。

还有卡脖子技术,现代产业,公共卫生,工程师。。。

这倒也符合最近几年本科专业的变动趋势。

看历年的目录,会发现新增的专业是越来越洋气了。

比如从-年,越来越多的的学校新增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

年新增的43个专业里,有中医康复学、中医养生学、中医儿科学、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等医学相关专业。

这似乎也呼应曹德旺们的“多干活,少论文”的诉求。

就怕又是一哄而上,智慧城市就是装摄像头,AI就是自动回复,人人都学智能,人人都不智能。

本科专业大规模调整的重要原因,是学历倒挂。

也就是上面说的,研究生人数超过本科生。

人活着,最重要的是“预期”这两个字。

如果从一开始就混日子,中专三加二混几年,或者花钱上高中,省城大专逃课玩游戏混两年,毕业就去卖电脑卖车卖房卖保险,那也无所谓什么长衫了。

因为从一开始预期就放的很低。

家长预期低,学生自己预期也低,学校都把我当废物看了,什么长衫不长衫的,都是矫情的话。

为什么大家对“脱去长衫”这样的话感到不舒服呢?

主要是“预期放太高”的人不舒服。

从小学就开始拼学区房和辅导班。

从初中就开始说考上好高中就一条腿迈进了大学。

从高中第一天就说苦读三年,上了大学可以随便玩耍谈恋爱。

进了大学又说要考证考研考公。。。

终于,研究生都超过本科生人数了。

结果最后说:

摆摊也能买房买车,做外卖单王也能月入过万,回家种地养猪也能致富。

那我这前半生都干啥了?

从小接受的教育,人是分三六九等的,工作是分体力和脑力的,指着别人对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就会像他一样的。

“高学历=体面的工作”,这是进城一代的刻骨记忆,这是教育的恒等式。

当年学金融,学计算机,学编程多么火热。

还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电子商务。。。

落差最大的高材生们,报考的是最热专业,宿舍里聊的是人类未来,校友是电视里的社会名流。

现在呢?

读书原来只是培养思维的,不是用来找工作的。

互联网泡沫破裂了,房地产没地没项目了,教培消失了。

修空调的上门也得五十一百起步,写字楼里做策划运营月薪三千还不交社保,快30岁毕业去找工作才发觉年纪大了。

从这个角度,规模空前的专业调整,不是太快了,而是太晚了。

最后蓝白想说,靠专业改名字,换教材,换老师,改头衔,并不会改变学历倒挂的趋势,也不会改变家长们从小灌输的成功教育学。

残酷的真相是什么呢?

毕业的研究生再多一些,考研考公的再多一些,付出精力的再多一些,失望再大一些。。。

当成本高到无法承受,家长,父母,学校,社会才会意识到:

哦,不是孩子的错。

我是蓝白,今天先聊到这,咱们下期再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inshangxuan.com/xsal/xsal/146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